各相關單位、會員: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科協 科技部 國務院國資委關于評選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27號)要求,經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候選人推薦工作小組研究,現對擬推薦的5名創新爭先獎候選人、1個創新爭先候選團隊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2023年4月21—26日)。
公示期間,對擬推薦對象如有不同意見,請以書面形式,實名向中國畜牧獸醫學會辦公室反映。反映情況須客觀真實,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材料需加蓋單位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的材料應署實名并提供有效的聯系方式。
一、 候選人
姓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 |
民族 |
提名領域 |
現工作單位 |
田見暉 |
男 |
1968-10-04 |
土家族 |
面向經濟主戰場 |
中國農業大學 |
咼于明 |
男 |
1965-11-02 |
漢族 |
面向經濟主戰場 |
中國農業大學 |
劉作華 |
男 |
1964-07-29 |
漢族 |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
重慶市畜牧科學院 |
周繼勇 |
男 |
1963-09-13 |
漢族 |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
浙江大學 |
鄒新華 |
男 |
1970-03-07 |
漢族 |
面向經濟主戰場 |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二、 候選團隊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提名領域 |
依托單位名稱 |
禽流感防控研究團隊 |
陳化蘭 |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
通訊地址:北京朝陽區農展館南路9號博雅園1—106(100125)
聯 系 人:申 凌 石 娟 李傳業
電 話:010-85959006/9009/9010
附 件:擬推薦候選人、候選團隊簡介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
2023年4月21日
附件:
擬推薦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候選人簡介
田見暉同志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簡介
田見暉同志長期從事動物繁殖理論與技術研究工作。針對我國種畜繁殖效率低的畜牧業發展難題,從大動物繁殖的重要規律和關鍵機制入手,突破母豬同步化繁殖調控和牛羊體外胚胎擴繁的技術瓶頸,建立了我國大家畜的高效繁殖技術體系。主要創新成果及產業貢獻包括:(1)國內最早創制母豬繁殖同步調控藥物和配套定時輸精技術,關鍵藥物價格比進口藥物低70%,且藥效相當?;谧灾魉幬锖图夹g建立的全鏈條全進全出批次化生產體系,在國內1/4繁殖母豬上推廣應用,其中8.7萬頭示范豬場PSY達到歐美平均水平,推動了我國規?;i養殖提質增效和整體工藝變革。(2)揭示卵子核成熟關鍵機制和體外胚胎表觀修飾錯誤形成機理,攻克卵子體外成熟質量差和胚胎發育異常兩個長期困擾體外胚胎技術的國際難題。在國內率先建成肉羊體外胚胎擴繁產業化基地,每只母羊年產后代可達40個,使我國肉羊體外胚胎擴繁技術水平與規模居世界前列。上述工作以(共同)通訊作者發表于PNAS、Nat Commun等著名期刊,獲發明專利10余項、美國專利2項,二類新獸藥3個并轉讓。相關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成就展、農業農村十大新產品、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
咼于明同志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簡介
咼于明同志作為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兼營養與飼料研究室主任,規劃設計和組織實施我國肉雞營養與飼料產業科技工作。(1)創新發展了營養與免疫交叉學科理論,揭示不同養殖模式下肉雞免疫系統發育規律,構建雞免疫機能的營養調節技術;解析肉雞腸道微生物組并首次報道雞腸道微生物宏基因集,創建了加固腸上皮物理屏障、強化腸粘膜免疫屏障、優化腸道微生態、抑殺病原菌和緩解炎癥"五位一體"的多維腸道健康營養與"無抗生素"飼料技術體系,為我國家禽養殖業實現"飼料無抗、養殖減抗"提供重要科技支撐,保障產品質量安全。(2)首次創建雞飼料凈能營養數據庫和豆粕減量使用技術,主持制定多項全國雞飼料行業技術標準。成果在廣東溫氏、遼寧禾豐、新希望六和、四川鐵騎力士等大型企業應用,在我國雞飼料產業的覆蓋面達到30%以上;過去12年里線下線上培訓技術人員18.2萬人次;成果轉化及應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成果在國際上也獲得認可,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特邀報告。其工作為解決我國家禽健康水平低、對抗生素依賴程度高和蛋白飼料資源短缺等制約我國家禽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為我國糧食安全和禽產品有效供給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作華同志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簡介
劉作華同志數十年專注生豬科技創新。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星火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發明專利26件;發表論文78篇、著作11部;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等榮譽?,F任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主任、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院長。(1)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利用。在國內率先建立保護區、保種場及遺傳資源冷凍庫三級動態保種模式,率先創制無菌豬;研究制定豬營養需要國家標準(GBT39235-2020);研發改善豬肉品質的營養調控技術和豬福利化養殖參數及系列設備。獲2002、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和第四)。(2)飼料新資源新產品與養殖無抗減抗等研發。創制國內外首個國家批準使用的豬用免疫調節肽新飼料添加劑;創制非糧飼料固態和液態發酵關鍵技術與系列發酵飼料;為無抗養殖與緩解玉米豆粕資源短缺提供重要技術和產品補位。獲2021年度大北農科技獎一等獎(排名第一)。(3)推動行業整體創新發展。發起并承辦9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聚集創新資源,支撐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生豬交易市場、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推動重慶榮昌建設國家畜牧科技城及全國首個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
周繼勇同志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簡介
周繼勇同志長期在一線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致力于畜禽病毒免疫系統損傷性疫病的基礎理論與免疫預防控制技術研究,承擔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及重點項目、國家"973"計劃等研究任務。在流行病學方面,發現并鑒定了阿龍山病毒、高原野生哺乳動物的禽流感病毒自然感染、豬圓環病毒新的基因型4型等,為傳染病防控技術開發提供了病毒種質資源;在病原基礎理論方面,創立了無囊膜病毒以損傷免疫系統為特征的天然免疫拮抗與衣殼變構理論模型,為構建高效安全的疫病免疫防控技術提供了理論支撐。在疫病防控的"卡脖子"技術方面,創建了免疫損傷性病毒的新生物制品技術體系,研制出商品化的高效豬圓環病毒2型疫苗與檢測試劑等獸用生物制品,并將取得國家新獸藥注冊證書的疫苗和診斷檢測試劑產品在12家獸用生物制品企業進行轉化,建立工廠化GMP生產線,推進技術產品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疫病防控提供了產品保障,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Autophagy、mBio等SCI刊源雜志發表了有影響力的論文,獲疫苗、診斷試劑的國家新獸藥注冊證書4個,發明專利授權16件。
鄒新華同志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簡介
鄒新華同志帶領技術團隊立足于用生物技術提升傳統飼料產業,重點開展生物飼料及應用成套技術的研發。依托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微生物發酵飼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成功研發出生物發酵料替抗減抗及預防非洲豬瘟的成套集成方案,首創"雙酸清潔養殖模式"技術體系,即酸的飼料和酸的養殖環境,開展產業化應用推廣,為我國解決養豬產業面臨的無抗、非瘟及糞污排放等重大難題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依托農業農村部科技助力經濟項目《豬雞低蛋白飼料精準配制技術集成與應用》,成功研發出棉籽粕、菜籽粕、DDGS等非常規蛋白原料替代豆粕的技術與生產工藝,研究成果在豬雞低蛋白日糧推廣應用,使配方中的豆粕用量降低5%~10%,為降低我國養殖業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通過微生物發酵飼料項目的推廣,當年新產品銷量達到136890噸,減少使用抗生素18噸,新增銷售收入50390.59萬元,新增利稅5804.42萬元,建成了無抗飼料示范基地4個。通過豬雞低蛋白精準配制項目,當年推廣新產品銷量166.71萬噸,實現銷售收入76.784億元,建立了11個養殖示范基地,并在全國24個養殖、飼料公司完成推廣和產業化。
擬推薦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候選團隊簡介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
"禽流感防控研究團隊"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簡介
陳化蘭院士領銜的禽流感防控研究團隊圍繞禽流感防控的國家重大需求,在病毒的發現、認知和防控中取得了一系列原創發現和重大成果。揭示了H5N1、H7N9、H1N1等亞型病毒的進化、跨種感染、致病力、傳播機制及公共衛生風險,為禽流感防控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據,在《Science》等刊物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創制出40余項疫苗產品和診斷試劑并投入應用,獲得21項新獸藥證書,其中一類新獸藥證書4項,相關疫苗在國內外推廣應用3000多億羽份,為全球H5亞型禽流感以及我國H7N9禽流感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阻斷了動物流感病毒向人際間的傳播鏈,實現了"人病獸防",創造了巨大社會經濟效益,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力。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05)、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2007)、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2013,2019),團隊所在實驗室被遴選為國家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國際糧農組織動物流感參考中心。